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

底层人的尊严不容践踏

底层人的尊严不容践踏

199910月,我在北戴河旅游。秋天的海边,海风吹着,使人渐生凉意。这个旅游城市过了旅游旺季,就开始显得萧索了,有些疗养院和旅馆已经关门,服务员也回家做别的买卖去了。剩下还开张的对外营业的疗养院和宾馆,也可以由着客人砍价,旺季时200元一间房现在100元可以住进去。一到夜间,由于许多楼房都是空着的,黑灯瞎火的,真是荒凉。所以10月份去北戴河,真是逆潮而行。但是能再次见到大海,不管是什么季节,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

傍晚,从海边往住宿的地方回走,街面越来越昏暗。在小城的十字街头,两三个小摊还在支着,有卖酱肉的,有卖花生瓜子的,有卖水果的。使我很久不能忘记的是那水果摊的摊主,尽管他的水果孤零零地没人问津,尽管夜幕已经把北戴河的秋天包了个严严实实,尽管遥远的天空中寒星在闪烁,卖水果的中年男人在夜风中缩着身子,就着他摊子上的竹竿挂着的电灯光,正在看一本破1日的书。

“这个人是谁?”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卡夫卡《审判》的情节。当K被两个陌生人押赴采石场暗夜行刑时,石场旁边的屋顶窗户有人探出身来。卡夫卡以一个文学巨匠和哲学大师的笔调追问道:  “这个人是谁?一个朋友?一个好人?一个同情者?一个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仅仅是他一个人吗?还是整个人类?……”

那个时候,我在北戴河的暗夜,看着这个读书的男子,脑海中也闪现了一系列问号:“这个人是谁?一个小贩?一个下岗工人?一个父亲或丈夫?他的妻子和孩子是否在等着他回家去吃晚饭?天这么黑了他为什么还不收摊回家?没赚够今天的钱不敢回家?他指望再等等或许能卖出点货,但为什么又不主动吆喝?他看的是什么书?——武侠还是生存指南?当然不会是卡夫卡的作品吧?他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一类人中的一个?

我宁可相信他是一群人中间的一个,暗夜里还在等待着一个也可能永远不来的顾客。我想起了1991年我在山区煤矿,目睹了一个上了年纪、也许有60多岁的小贩在黄昏中贩卖花生的情景,这个人也曾经是一个儿子、孙子,而现在也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祖父。我还想起了19999月我在长沙,沿街到处都是等待人光顾的擦鞋女,她们也曾经是一个女儿,而现在可能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她们也可能在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钱,供自己的子女上学?我甚至还回忆起1997年春天,我在杭州火车站亲眼目睹一个卖报女被一个穿警服的人揪着头发并用脚踢,我们和送行的朋友都是记者,面对眼前的暴力,连个屁都没敢放。那一刻,我们这些“喉舌”全都变成哑吧。那个挨打的女人是谁?她的孩子是不是还在等着母亲平安回家?

你也许和许多小贩打过交道,但你是否留意过他们、观察过他们?或许你自己也是个小贩?或许你也是小贩的子女?如果你作为顾客去买他们的东西时,是不是想过他们为生存出过的汗水、泪水和努力?或许他们的艰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北戴河的暗夜,想起了这座夏天许多人避暑的城市也有如此辛勤的底层人,我就坚信起人类的生存欲望,活着是一场努力,夜再黑,而希望,则是人类夜行中不灭的光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